What is definition of game?

[宅科普] 遊戲的起源&什麼是遊戲?(下)

創造一個安全且具有規則的環境之下,讓玩家盡情的去嘗試失敗與思考如何突破自我的產物。

在上一篇『[宅科普] 遊戲的起源&什麼是遊戲?(上)』,提到起源跟該一詞的由來,但是遊戲到底是什麼?如果動物跟人都會玩遊戲,那差別到底在哪裡?我們又要如何去定義遊戲?

之前有提到一些哲學家曾經在書中去定義遊戲。在哲學家 Ludwig Wittgenstein 的書中,他說構成遊戲的要素大約有:遊玩、規則、跟競爭。但是些說法可能不是很足夠。之後有很多人也定義過遊戲,像是法國的社會學家 Roger Caillois 在他的書中《Les jeux et les hommes》就有提到。近代的多位遊戲人 Chris Crawford、 David Parlett 跟 Ian Schreiber 也都有提出定義。

其實遊戲的定義其實蠻複雜的,每一位提出的定義都基於一定的觀點,所以很難去評斷誰的一定是對或是錯。不過我就稍微地歸類出以下一些構成遊戲必要的 “基本的構成元素” 與 “附加構成要素”。

Definition — 定義

基本的構成元素:
Game is a Voluntary Activity: 遊戲是一種自願性的活動。
Rules (規則):遊戲必須要有規則。
Opposition(對手,反抗):遊戲一定要有衝突或,對立,或是競爭。
Choices(選擇)/ Decision Making(決策):遊戲必須有讓玩家作出選擇,與參與決定的時刻。
Goal(目標):遊戲必須在遊戲中提供目標給玩家。可以是一個或是多個。
Interactions(互動):玩家必須可以跟遊戲中的規則、機制或是其他玩家做互動。

附加構成要素:
• Theme (主題)
• Uncertain outcome
(不確定性的結果)
• A form of Art
(一種藝術形式)
• A representation / simulation of something in real life.
(體現 / 模擬現實)

對我而言,在構成一個遊戲(Game)的時候,不一定要滿足附加條件。因為這是要看行程遊戲的媒介是什麼,而決定是否需要所有的附加條件。甚至可以有比上述更多的附加條件。但是基本的構成元素是需要存在才能構成一個遊戲。如果我們了解遊戲的定義,那只要符合該條件下的活動行為,都可以稱為遊戲。而且它可以在既定的範圍下為玩家提供出一個感到安全且勇於嘗試失敗跟挑戰的環境。

玩具 / 互動體驗無法取代的 — 遊戲迴圈

玩具跟遊戲的區別應該是非常好區分的。玩具本身不具任何“規則”存在,所以玩具的跟人的「互動」是單方式輸入。而且玩具本身並沒有「目標」,所以常常會見到小朋友會腦補很多玩具的目的跟玩法之類。另外現在很多博物館、展場之類的地方都會架設一些互動體驗的裝置。雖然其本身有「互動」,但是很多互動體驗的裝置是缺乏「目標」(有“開始與結束”並不表示有“目標”)。這就是遊戲與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因為在跟遊戲規則體制下的互動是會讓遊戲產生一定的回饋給玩家,而促使玩家做出下一個行為(互動或選擇)。在這樣一來一往的交互之下,遊戲跟玩家本身會產生一個“遊戲迴圈”,在斷的循環下玩家可以慢慢地朝向目標。

哪些是遊戲?

大家或許馬上想到的就是電子遊戲、手機遊戲、或者是桌上遊戲等等之類的。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也是可以稱為遊戲的物品。大致上,我們可以歸類出幾種遊戲類型:桌上型遊戲類電子數位遊戲運動模擬類其他類。

運動

不過你會發現為什麼有「運動」?在上一篇我們提到遊戲一詞的出現時有提到,以前遊戲(Game)一詞包涵了:遊戲,運動,或是訓練。所以如果各位常常有在注意運動賽事的話,大多數的國外運動轉播常常會用“Game”這個字。

東西方著重的點或許就有所不同,西方運動比賽會稱為Game,主要著重的點在於形成的架構。但在中文裡則是會用「比賽」並非「遊戲」一詞。比賽的意思有“競爭、競賽、角逐、較量”。著重在於誰是贏家,誰是輸家的一種觀點,而並非在於形成的結構。因為文化的延伸,而產生語言上的認知差異,這也延伸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外的職業運動賽事也同時被視為一種娛樂產業?因為Game本身就是一種因娛樂需要而產生的產物,就如我們之前說的“遊戲本身是一種以遊玩的方式結構而成的行為,通常是為了娛樂或是得到歡樂而形成”。

NBA 2010 The Finals Game 7, Images from ABC(左),MLB 2019 World Series Game 1, image from Youtube CBS Sports HQ(右)。

如果運動也是為一種遊戲,那對於運動員來說,第一個構成元素 — Game is a Voluntary Activity,就有衝突了。因為對運動員來說,這並非自願性的活動。所以或許 Voluntary 這一個字要基於由誰的觀點出發來看這一個遊戲。以職業選手的角度,或許已經是一個工作,而他們必須在既定的規範內從事我們所謂的遊戲行為。

模擬類

模擬類型的遊戲大多以訓練為目標的遊戲,將內容設計至非常接近真實世界的情況。而這一類型常常在模擬或是複製現實環境,讓玩家去體驗或是訓練如何應變各種狀況。如大家一定會聽過的消防滅火的訓練遊戲;飛機駕駛的訓練模擬遊戲;戀愛模擬類型的遊戲。大多數的模擬類型遊戲都會以數位化的形式存在,是因為在1980年代的時候開始興起,所以才開始比較廣泛的在各界中看到。

當然其中有一些模擬類型的遊戲並不是數位化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大富翁》,該遊戲當初最初的設計是為了讓人們了解資本主義下的缺點。所以大富翁遊戲的英文才會稱為《Monopoly》該字的意思就是“壟斷”。另一款叫做《現金流遊戲(原名:Cashflow Game)》的桌上遊戲,是由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作者 Robert Toru Kiyosaki 所製作。主要目的是教導大家理財跟更容易傳達他的書中的觀念。

《大富翁原名:Monopoly》 Images from Hasbro Games
《現金流遊戲(原名:Cashflow Game)》images from Rich Dad

此類型的遊戲大大的體現了上面所以提到的──既定的範圍下為玩家提供出一個感到安全且勇於嘗試失敗跟挑戰的環境。玩家可以不再損失真正的生命或是金錢之下接受訓練,進而學習到如何面對在真實世界中的狀況。

之後我會慢慢的跟各位介紹兩個最主要的類型:桌上型遊戲類、電子數位遊戲。因為內容量會有一點多。

結論

從這兩篇文章中,所以大致上可以了解到遊戲的起源、由來、跟什麼是遊戲。如果我們理解的構成遊戲的要素跟目的,在這樣的結構下我們便可以開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產生一個又一個的遊戲!因爲時代的變遷跟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對於遊戲的接受度,觸及度也漸漸的提升,因而遊戲的複雜度跟廣度也漸漸地在擴張。所以漸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與學問。因為內容量會有一點多,之後我會慢慢的跟各位介紹兩個最主要的類型:桌上型遊戲類、電子數位遊戲。以及遊戲學所涵蓋的內容有哪一些。

如果有任何建議或是問題歡迎留言指教!🙏🏻

延伸閱讀: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lucis543.design.blog on June 13, 2020.

--

--

Responses (1)